首页 >视听资料>音频
1882

“桂林才子”陈迩冬传略——解放前后

作者:魏华龄编著 出处:桂林文史资料.第五十五辑,现代桂籍文化名人传略

1944年秋,日军侵犯湘桂,桂林大疏散。陈迩冬向西撤,经柳州、独山、贵阳、遵义,于1945年2月到达重庆。适逢郭沫若起草《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陈迩冬毅然在《进言》上签名,表示拥护,并加入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庆分会,当选为监事。同年任《天文台》周报副刊编辑,业余为《大公晚报》撰写专栏“中国诗话”和“诗界直观”。《大公晚报》是重庆《大公报》为安插从桂林撤退到重庆来的人员而创刊的,由徐铸成主持,副刊由罗承勋主编,新闻与副刊办得十分活跃,基调比重庆《大公报》要左。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陈迩冬于9月在重庆建川中学任教,同时参加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前身),并任“民联”中央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重庆市分会筹委等职。

1946年7月,兼任《新民晚报》副刊“西方夜谭”编辑。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后,陈迩冬立即致电慰问李、闻家属,并参加重庆各界人士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1947年,因反对内战,陈迩冬被国民党特务列入追捕的黑名单,被迫于7月逃离重庆,化名皇甫鼎经武汉辗转回到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满谦子之聘,任该校教授,讲授《美术思潮史》,同年1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九纹龙》,南京独立出版社出版,又受《广西日报》之聘,为该报主编副刊“艺术”和“粤雅”。1949年3月,陈迩冬又遭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和通缉,只身逃亡香港。到香港后,住永安招待所,生活上得到香港文协的资助,同时为《大公报》专栏撰写“水浒新说”,得点稿费以补生活之必需。6月,应全国文代会之邀,在党的关怀下,同其他文艺界人士一道乘船北上抵达北京。抵京后,任《新民报》副刊编辑,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

建国后,应时任山西大学校长邓初民(也是上世纪30年代在广西师专和广西大学的恩师)之邀,前往太原,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1950年,兼任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太原市文物馆顾问,同年当选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53年曾随山西代表团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4年调回北京,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高级编辑,兼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学术评议委员。从此在北京定居下来,直到逝世。

陈迩冬在解放前后的10年,是生活工作很不安定的10年,颠沛流离,由桂林而贵阳,到重庆,又辗转回到桂林,逃亡香港,北上北京,转赴山西太原,又回到北京。工作也由编辑、写作、教授以至参加民主运动和各项社会活动。这时正值他32~42岁年龄段,“桂林才子”就在这动荡的日子里度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