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战文化
地 址:文昌门副爷巷桂林守备衙门
创始时间:1905年9月23日
主题关键词:文化活动 教育事业 抗战文化 沈赞清 桂林府中学堂 学校 广西省立桂林中学
929创办于1905年9月23日,初名桂林府中学堂,监督沈赞清,校址在文昌门副爷巷桂林守备衙门。1909年改称府立桂林中学校,监督改为校长。1918年又改为省立第三中学校。1920年秋,改行三三制,自第八班起,改为初中第一班。1925年秋。迁往崇德街,将桂林府文庙、武庙、刘长祜祠、桂林道尹公署、榕湖经舍、桂林府学等处划为校址。1926年秋增办高中部,共设高级、初级、女子三部,至1929年春,省立第二师范及其附属之实验小学、幼稚园等归并该校,此时全校共六十余班。同年秋,高初中分校,高级部改称省立第三高级中学,设于王城二师旧址,初级部改为省立第三初级中学,仍在原址。1934年秋,县立桂山中学归并于省立第三初级中学,改名为省立桂林初级中学,原省立第三高级中学改为省立桂林高级中学。
1936年冬,广西省会迁桂,桂高中遂迁设良丰西林公园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旧址。1937年,广西大学由梧州迁至桂林,桂林高中改为西大附属高中。1936年秋,西大附属高中与桂林初中合并,仍设崇德街,改称省立桂林中学,成为一完全中学。1939年因敌机轰炸桂林,初中班分别迁至临桂会仙乡及永福罗锦乡上课,称为分校。1941年,罗锦分校结束,会仙分校改为省立临桂初级中学,本校仍设桂林。
1942年适应抗战大后方的形势,桂林中学学生骤增,有高中二十二个班。1944年秋,该校疏散至义宁龙胜、1945年秋光复返桂复课。
该校历任校长(1905——1949)如下:
1905至1911年为沈赞清、杨玉衔、唐钟元。
1912年至1918年为刘进、秦嗣宗、扈轸、李唯心、赵福保、吕璜。
1918至1925年为李任仁。
1925年至1938年为李藏、黄公健、何福同、刘道敏、裴邦佐、滕钟霍、戴少英、郭任吾、廖竞存、刘大愚、莫奕荣。
1938年至1949年为蒋培英、雷震、许绍衡、郭任吾、李剑中。
上一篇:抗战文化在桂林
下一篇:桂林文化活动出现空前的活跃
桂林·抗战文化 桂ICP备06000626号 技术支持:万卷文旅&人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