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战文化
作 者:梁宇 荣敏珑
出 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六)
233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发动太平洋战争,不久香港沦陷。香港的中国人纷纷返回内地,李惠堂借口组织足球队访问澳门,化装避开日本人的搜查,逃出虎口,1942年辗转来到桂林。
李惠堂,字光梁,是广东五华人,1905年出生在香港。他10岁时,进了香港皇仁书院,这里是香港较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之一,在此学习期间,李惠堂常在课余之时,奔跑于球场,较好地掌握了足球的基本知识。由于球艺日精,从1922年到1947年,他加盟香港南华体育会足球队踢球。1923年,李惠堂18岁时,随南华队远征澳大利亚。当时的澳大利亚人,根本就不把中国的足球队放在眼里。有一家报纸,在刊载南华队与澳大利亚队比赛的消息报道时,画的一幅插图,就带有明显的侮辱性,香港南华足球队队员排成一长列,是一群骨瘦如柴的大烟鬼样,题为“东亚病夫”。但是比赛的结果,让澳大利亚人大跌眼镜。在悉尼,南华队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队的比赛中,身高1米8几、踢右内锋的4号李惠堂,在球场上大显身手,左冲右突,锐不可当,与队友默契配合,发挥他的射门绝招,如入无人之境,被澳大利亚人称为“亚洲球王”,并获得当地颁发的特别金质奖章一枚。此后,李惠堂在国内的上海、香港等地举行的足球赛中,都有不俗的表现,“球王李惠堂”的名气便传扬开去。二三十年代,在球迷中流行这样的口头禅,“京剧要看梅兰芳,足球必看李惠堂”,可见李惠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球王李惠堂在中国、世界足球运动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射进的球共计达1000多个,先后获得国内、国际各种荣誉奖和称号,堪称世界纪录。可惜的是,旧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低,像李惠堂这样出色的足球运动员,是不易被重视的,否则李惠堂的射球纪录亦会被载入世界体育史册。十几年前,前西德一家足球权威杂志评选出历史上著名的五位“球王”,作为与南美巴西的“黑珍珠”贝利、英国的史丹利·马菲士爵士、匈牙利的普卡斯、西班牙的史蒂芬奴齐名的东方球王就是李惠堂。1966年,李惠堂被选为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同年又荣任国际足联副会长。
李惠堂到桂林后,受到当时桂林最高行政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李济深将军的接待。由于日本侵略者实行了步步推进的政策,为了保住桂林这个大后方,抵御日军的逼进,国民党广西当局在准备实行武装抵抗的情况下,提出了许多所谓“救国方针”,而“体育救国”就是其中的一种。当时的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在《国防体育意义》一文中,就当时的中国人体格与欧美先进国家的人种体格作对比后提出:“在欧美各先进国家,他们的国民体格确是比我们强得多……因此要望国家强盛必须积极提倡国民体育,以谋国民体格的强健和民族健康的提高。”曾任桂林行营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在题为《共同戳力完成体育救国之使命》的训词中指出:“我们青年的体格是太弱了,很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举办,像这样的国民处在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我们实感受很惶恐。”当时任第五战区司令的李宗仁在1941年10月召开的桂林市第一届运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中指出:“因为健全的国民必须有健全的身体,一个国家中的所有青年的体格若能日臻健全,则这国家的国运,亦必日臻隆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广西当局认为“要抗战首先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只有身体好又掌握作战的本领才能适应抗战的需要”。所以,许多广西的党、政、军要员,对体育活动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这样,大批的文化界人士以及很多有志从事抗战的热血青年纷纷来到了桂林,为繁荣当时的桂林文化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贡献。体育,作为文化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为了抗日,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疏散来桂林的和本地的许多体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成立各种体育组织,频繁地开展以抗战为主题的体育活动。桂林各界人士,为欢迎李惠堂由香港脱险,安全来到桂林,于1942年8月16日,由桂林侨光体育会和健华体育会出面,专门在桂林体育场举行了小型足球义赛。由李惠堂帮助筹建的侨光队对健华队,结果两队以1:1握手言和。桂林球迷慕李惠堂的名气,有近千名球迷去观战,因场内拥挤,球赛推迟了半小时才开始。
李惠堂在桂林期间,和全国各地疏散到桂林的足球界人士团结在一起,筹组足球队,组织足球赛,将足球义赛筹集到的款项捐作抗战经费,使抗战文化城桂林的足球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使桂林的球市活跃起来。足球比赛频繁,参加比赛的足球队数量明显增加,球赛的水平大大提高。从抗战文化城桂林足球比赛统计数据,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1937年7月到年末,进行了友谊赛邀请赛2场,参赛队3个队;1938年全年,进行友谊赛1场,参赛队2个队;1939年全年,没有进行过一场足球赛;1940年全年,进行义赛1场,杯赛3场、参赛队增加到8个队;1941年全年,进行义赛1场、友谊赛邀请赛11场、杯赛5场、其他足球赛7场、参赛队已有27个队;1942年全年,进行义赛7场、友谊赛邀请赛是抗战时期最多的一年,有22场、杯赛13场、其他足球赛2场、参赛队是抗战期间最多的一年,达27个队;1943年全年,是抗战期间桂林举行足球义赛最多的一年,达17场,友谊赛邀请赛10场、杯赛9场,其他足球赛3场、参加比赛的球队有34个队;1944年1月至5月,进行义赛1场、友谊赛邀请赛1场,杯赛是抗战时期桂林进行最多的一年,进行了18场、其他足球赛2场、参赛队有18个队。这年5月以后因战事紧张,再没有举行过足球赛。当时举办足球义赛,是为了扩大抗日宣传,唤起民众的抗日意识,募集款项支援抗日。1943年元月2、3、4日,广西大学、励志队、葡萄牙等队举行的募款足球义赛,1942年6月21日,励志队与健华队为慰劳参加中国抗战的美国空军陈纳德飞虎队,进行的足球赛,1940年12月31日,银光队和歼鹰队、CR队、桂邮队进行的球赛,1943年5月19日,桂联队、林联队进行的“良心献金足球义赛”,均属于此列。进行足球友谊赛、邀请赛,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宗旨。目的主要是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切磋球技,增进了解,强身健体。1941年10月23、27、29日和11月1日粤体、励志、铁轮、银光等队进行的4场“粤桂球类友谊赛”,1942年11月15日,励志、侨光、大公、流亡等队进行的友谊赛,1943年2月21、26日,3月21、28日,安卢、大公、汉中、交通、桂警、东方队的比赛,1938年5月6日公余队和旋风队的球赛,都属于友谊赛、邀请赛。在此期间举行的某“杯”足球杯赛,就具有竞技体育的性质了。参赛的各队,都想在杯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以显示本队的实力、水平和训练工作的质量。从1943年12月1日开始到1944年元月22日结束的任潮杯足球赛,有大公、东方、央联、海光、广西大学、中山中学、桂邮、西南、桂炮、力行、汉民中学、励志、培联等十多支球队,为争夺奖杯,捉对厮杀。同年3月的青年杯足球赛,主要是桂林中学、中山中学、逸仙中学等学校的学生队。除以上赛事外,逢年过节,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娱乐项目,活跃民众生活,也要举行足球赛。如1941年的五四青年节球类赛,桂中队对军校队、矛盾队对西大队;1943年元月6日,举办庆祝元旦足球赛,一天中就有白龙、桂中、培联、青中、景松、中山、文山等队进行了4场球赛。一些有实力的行业也组织起了自己本系统的足球队,并进行本行业的足球赛。此外,还举办有国际足球友谊赛,足球表演赛等。如1942年8月14日,东方队和铁鸟队的足球表演赛,同年12月13日,励志队与葡萄牙进行的国际足球赛。
李惠堂是只身来到桂林的,他的妻儿老小都安置在老家广东五华。所以,他要经常来往于桂林、韶关、五华等地。但不管在何地,他总是离不开足球。1943年,李惠堂由桂林回到了广东五华老家。李惠堂离开桂林不到一年,1944年他又亲自担任队长,带领广东足球队来桂林,和以“神腿”冯景祥为队长的广西队,于5月19、21、23日,进行了3场高水平的足球赛。李惠堂、冯景样作为中国国家队队员,都参加过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赛。虽然各国对李惠堂个人的球艺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并许以高薪挽留李惠堂,但他怀着振兴祖国足球事业的信心,婉言谢绝了邀请,毅然回国。可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李惠堂的计划付之东流了。广东、广西两队的队员大多来自香港、广东、上海等地,他们的比赛是全国一流水平的球赛,确实让桂林的球迷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并极大地鼓舞了桂林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情。《大公报》5月13口报道广东队的组成情况,14、15日报道广东队抵达桂林的消息,16日报道粤桂两队的情况,17日报道广西队组成情况……由于桂林的各家新闻媒体大量地、及时地报道了赛前各方面的情况,因此球迷的热情空前高涨。
于是足球赛的组织者,决定提前于17日开始售球票,满足球迷的需要。门标价格分为两种,一种50元一张,一种100元一张。时逢历时3月的“西南剧展”闭幕,球票供不应求,组织者为了控制观众人数,避免场内过分拥挤而发生事故,只好将门票价格一律上调为100元一张。但是21日到场的球迷,还是达到上万人,场上气氛热烈,打破了以往桂林足球比赛的观众纪录。
19日下午四点半钟,在桂林体育场,由李济深将军主持广东、广西两队的足球赛开幕式。出场的阵容:广东队,前锋侯澄滔、邹文治、李惠堂、张松根、郑霭祥;中卫区士谔、黄华继、郭英祺;后卫叶北华、何佐贤;守门员谭均干。广西队,前锋罗斗文、黎兆荣、冯景祥、钟勇森、邓广森;中卫霍耀华、刘天申、黄克厚、游华兴;后卫胡炳泉、侯榕生、饶灼基;守门员余槐茂。主裁判宋家祺的哨声一响,比赛就开始了。当时刚巧下过大雨,场地又湿又滑,队员们一步一滑跌,球不随足,队员们的精湛球技都没法施展出来。“球王”李惠堂被广西队的侯榕生死死地叮住,虽有几次射门的机会,但也未能得手,结果两队以0:0战成平手。
21日天气转晴,同样是下午四点半钟,两队再赛。出场阵容是:广东队,前锋侯澄滔、邹文治、李惠堂、张松根、郑霭祥;中卫黄华继、郭英祺、李石青;后卫何佐贤、叶北华;守门员谭均干。广西队,前锋罗斗文、黎兆荣、冯景祥、钟勇森、邓广森;中卫刘天申、黄克厚、游兴华;后卫胡炳泉、侯榕生;守门员余槐茂。这场比赛,广西队前锋邓广森首先建功射入一球。后因广西队后卫叮人犯规,李惠堂罚点球直接命中,两队打成平局。双方在激战中,冯景祥神腿显威,从中路突破广东队防线,起脚射门命中,上半场广西队2:1暂时领先。李惠堂、冯景祥这两位“大牌球星”都有了进球,使球迷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下半场广东队的郭英祺奋力拼抢,他得何佐贤角上传来一球,顺势用头一顶,球飞入网内,两队又以2:2战成和局。
23日广东、广西队决赛。出场阵容:广东队,前锋谭振辉、邹文治、李惠堂、张松根、郑霭祥;中卫李石青、郭英祺、黄华继;后卫何佐贤、叶北华;守门员谭均干。广西队,前锋罗斗文、黎兆荣、黄克厚、冯景祥、邓广森;中卫饶灼基、刘天申、霍耀华;后卫胡炳泉、侯榕生;守门员余槐茂。因为两支足球队的实力不相上下,对各自对手的情况又相当了解,所以上两场球打成平局。这场球赛是决赛,刚开始的时候,都踢得很谨慎,长时间相持不下。场上的广西队球迷就呐喊起来。广西队在家乡父老的助威下,发动了攻势,逼使广东队后卫犯规,冯景祥主罚点球得分广西队以1:0领先。接着广东队郭英祺在边场扬威,一球向球门勾去,广西队门将余槐茂沉不住气,冲出来过早,接球落空,球慢慢地滚入网中,上半场以1:1结束。下半场一开战,两队都打攻势足球,力图在45分钟内成为胜者。但因双方攻守兼顾,想破对方的大门都不容易。这时,广西队的左前锋罗斗文又射入一球,奠定了胜局。最后广西队以2:1战胜广东队。
李惠堂已于1979年在香港逝世。在抗日战争时期,包括李惠堂在内的许多足球界人士,在桂林为宣传抗战体育做了大量的工作。足球运动作为桂林抗战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内容,为桂林成为全国闻名的抗战文化城,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光彩。
(作者单位:桂林图书馆)
上一篇:抗战文化在桂林
下一篇:桂林文化活动出现空前的活跃
桂林·抗战文化 桂ICP备06000626号 技术支持:万卷文旅&人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