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战文化
作 者:贺金林
出 处:一九四四年桂林保卫战研究
339被人盛赞“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举世闻名的旅游名城。当人们徜徉在桂林的时候,不仅沉醉于美丽的山水之中,而且也为她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折服。在此生活的桂林人民,为培育出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桂林作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大后方,聚集了大批从事文化抗战的人士。他们通过办报刊、戏剧演出与文学创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投身到抗战大业之中,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抗战文化城”现象。然而在 1944 年 10月,这座历史名城却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原本美丽的城市瞬间化为了一片废墟,大批将士为守护这座城市而壮烈殉国,大批民众流离失所。到 1945 年 7 月 28 日桂林城光复,经历了长达近 9 个月的沦陷时期,整个桂林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这是留在桂林人民脑海中的一段无法忘怀的惨痛记忆。
前言
桂林保卫战从 1944 年 10 月 28 日正式打响,到 11 月 10 日沦陷,只有 13 天。虽然此次保卫战经历的时间不长,但与抗战后期的其他几场保卫战相比,遭受的损失却最为惨重。如常德保卫战从 1943 年 11 月 18 日开始正式打响,12 月 2 日城区沦陷,官兵只好撤退。但仅仅 7 天之后,国民党军队的大部队赶到,于 12 月 9 日便收复了该城。与常德保卫战相比,衡阳保卫战历经的时间较长,从 1944 年 6 月 23 日开始,到 8 月 8 日结束,共计 47 天。在翻阅桂林抗战史料时,有一个疑问一直无法释怀:那就是为什么抗战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国民党军队却在整个豫湘桂战役中一再失利,特别是桂林保卫战,曾经预计能够坚守 3 个月,只进行了 13 天的战斗便结束了。我们更大的疑惑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保卫战仅仅坚持了13 天为何遭受了如此严重的损失?此次保卫战过程中有哪些将士壮烈殉国,又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日军在桂林有哪些暴行,给桂林带来了哪些损失?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对 1944 年的桂林保卫战展开细致的探讨,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此战的全过程,同时也可以告慰为坚守这座城市而付出生命代价的英烈们。同时我们深入研究此次保卫战,是为了弄清 1944 年日军发动战后桂林的抗战情况,这不仅包括桂林城区的对日作战,同时也涵盖桂林周边各县的抗日斗争。作为抗战后期一场重要的保卫战,桂林保卫战无疑占据了非常特别的位置。深入研究此战,也是为了展望未来,为桂林这座城市来之不易的和平而祈祷。
长期以来,有关桂林抗战历史的研究,学界多从抗战文化的角度入手,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以李建平与魏华龄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所做出的贡献最为显著。他们主持编写了大批研究桂林抗战文化的文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抗战期间桂林抗战文化的盛况。魏华龄先生编著的一系列有关桂林抗战文化的资料集,记录了抗战期间聚集在桂林的文化界人士开展的各种抗战活动;由他编写的《难忘的一九四四年》,收录了一批记叙桂林保卫战前后日军轰炸与战争经过的文章。李建平编著的大批桂林杭战文化的论文集,对抗战期间桂林文化的情况作了深人研究。桂林保卫战是广西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桂林抗战文化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关桂林保卫战的研究,则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一些学者在论述广西抗战时,对之多有涉及。如沈奕巨在《广西抗日战争史稿》一书中,对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广西各族儿女英勇奋战的情况作了全面的回顾,对日军入侵桂北与桂林保卫战的情况做了一定的论述。其他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论著,对桂林保卫战的情况亦有涉及。但总体而言,有关桂林保卫战的研究,学术界总体上来说成果不多。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此次保卫战与其他保卫战相比,历经的时间不长。二是与桂林抗战文化相比,桂林保卫战的影响力相当有限。三是对此次保卫战的研究缺乏一些相应的资料支撑。
有关桂林保卫战的研究,总体上说来比较薄弱。除了战争之后的一些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其他专门论及此战的论著相当少。只是其他一些论著对该场保卫战的情况有所涉及。就战争损失部分而言,最为详细的要数唐凌、付广华共同撰写的《战时桂林损失调查研究报告》。该著作对整个全面抗战期间桂林城区所遭受的侵略及其损失问题,做了全面的调查,是一部系统研究抗战期间桂林损失的专著。1995 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50 周年之际,李时新在《文史春秋》刊发了《壮烈殉国三将军桂林保卫战纪实》,对保卫战中陈济桓、吕旃蒙与阚维雍三位将军殉国的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年还有《广西地方志》刊发的张汉宁《桂林抗日保卫战》一文,对此战的经过做了较为简要的叙述,尤其是对壮烈殉国的三位将军做了专门介绍。
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面,黄铮主编的《广西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 1 卷主要记载了日军在广西的暴行,第 2 卷主要记载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广西人民的抗日斗争,第 3 卷则主要记载了广西军队与驻桂军队的对日作战情况。此套资料选编为广西抗日战争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实的历史资料。与桂林保卫战有着密切关系的资料选编,要数魏华龄先生主编的《桂林文史资料》第 26 辑《难忘的一九四四年》。该书收录了一些保卫战亲身经历者们的回忆文章,对我们深入了解此战有着很大的帮助。李建平编写的《抗战遗踪: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图集》一书,对现存的广西抗日战争遗址遗存作了详细的统计,并以图片的方式一一展现出来,是我们了解与广西抗战有关的遗址遗存最为详细的资料。李幺傻编著的《老兵口述抗战 2: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一书,通过采访抗战老兵,采取记录老兵口述回忆的方式,再现当年四大保卫战过程中中国将士奋勇抵抗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当年的抗战老兵已不在世,把他们的回忆集中为一个专题出版,是对抗日将士的纪念和敬仰,也是对国家历史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本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为主线,重点研究从 1944 年 9 月日华攻入广西全县开始,到 1945年 7 月桂林城区光复为止的 10 个多月内,国民党高层为此次保卫战所作出的战略防备,日军攻击桂林所遭受的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日军在桂林制造的各种暴行,以及桂林所遭受的各种损失等。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此次保卫战的背景。此部分主要介绍桂林保卫战正式打响之前的基本情况,包括日本发动“一号作战”的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以及国民党军队应对日军发动军事进攻的战略部署等。二是对桂林保卫战的经过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回顾,特别是对后期的兵败突围与整个保卫战的检讨,是此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三是主要揭露日军在桂林期间的暴行。包括日军在桂林的主要暴行、暴行的特点与日军为何会在各地制造各种暴行的反思。四是主要对桂林保卫战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进行一个大致的统计与评估,包括此次保卫战过程中的损失与桂林沦陷期间的损失情况。
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出一点点新的尝试,这些尝试包括对此次保卫战的外延与内涵做出一个新的界定,对国民党高层在此战中的内部矛盾做出一个新的剖析,同时也包括对桂林所遭受的战争损失做出一个新的统计。不过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们发现面临着如下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于资料有限,对此次保卫战过程中国民党高层的一些意见分歧,以及日军的暴行与由此造成的损失等方面的统计无法做到全面。特别是国民党高层在此战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冲突,以及地方实力派的应对等方面的资料,更是相当缺乏。这对此战过程的描述,不得不说是一个较大的缺陷。资料方面的缺乏还表现在与此战相关的一些档案资料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如此次保卫战我方的军政费用,便因缺乏国民党军方的一些档案资料,无法还原出具体的数目。二是相关当事人在回忆桂林保卫战时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与当时的实际情形有着一些冲突。如何鉴别这些回忆的真伪,也是论述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上一篇:抗战文化在桂林
下一篇:桂林文化活动出现空前的活跃
桂林·抗战文化 桂ICP备06000626号 技术支持:万卷文旅&人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