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出 处:漓水烽烟:纪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五十周年·革命回忆录专辑
时 间:1988-03-15
144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全国军民一致要求抗日救国的呼声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抗日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上海、南京、徐州、广州及武汉相续失陷,抗日战争进入第二期相持阶段,由于我党续续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在敌后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运用游击战争配合正规军,有力地挫败了敌人“以华制华”、“以战养战”和“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著作发表以后,彻底粉碎了投降派散布的“亡国论”及“速胜论”等谬论。游击战争的发展和配合正规军主力作战,消耗了敌人的力量,壮大了自己,为准备全面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广大军民坚定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才同意国共双方在南岳共同举办“游击干训班”,蒋介石亲自任主任,白崇禧、陈诚为副主任,以汤恩伯为教务长,我方叶剑英任副教务长。叶剑英同志亲自率领我方代表团,其中有李涛、边章武、薛子正、吴奚如等同志任训练班教官。所以在一九三八年底至一九三九年上半年这个期间,叶剑英同志不断往来于衡山、桂林与重庆之间。当时的广西,已成为我国西南抗日大后方,桂林是桂系统治势力的中心,又是我党与内地及海外联络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团结桂系坚持抗战,对于打击蒋介石反共投降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时,叶剑英同志在党中央、南方局领导下,以公开的身份,在桂林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为团结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
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
筹建、领导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
早在武汉失守前,中共长江局即研究准备在桂林、重庆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报请党中央批准。为了提早做好准备工作,以适应战局的急转变化,中共长江局决定先派员到桂林筹备。一九三八年九月,叶剑英同志通知长沙八路军通讯处的刘恕同志,执行这项任务,此时刘恕刚奉命调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尚未去报到,叶剑英同志亲自和他谈话,交待任务,刘恕同志没有到过桂林,他人生地疏再加上时间要求紧迫,怕完不成任务而有些踌躇,叶总参对刘严厉指出:“怕困难还要你这共产党员做什么!”并安排刘恕与党外朋友熊子民先生一道赴桂林,因熊子民家眷在桂林,比较方便。到桂林后,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关系介绍,找到桂北路三八号万样體坊,为办事处适用的地址,并且在灵川、阳朔县分设电台、转运站与仓库地址。这时地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及团体,也纷纷撤退到了桂林,夏衍同志也率《救亡日报》人员从广州来桂林,筹备该报在桂林复刊。
《救亡日报》总编辑夏衍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蒋介石消极抗战,阴谋制造了“长沙大火”。在大火之前,周恩来、叶剑英同志都在长沙,奉命主持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李克农同志,到长沙后即遵照周思来、叶剑英指示,率部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人员赶赴桂林。刚从延安出来的何启君同志,正在找长沙八路军通讯处报到,也奉叶剑英指令:“立即到桂林办事处!”何启君当晚乘车离开长沙时,远远望见长沙已成一片火海。何启君是第一个到桂林办事处报到的工作人员,接着李克农率队亦赶到桂林,刘恕同志刚好完成筹建工作。自此,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建立。
桂林办事处建立以后,叶剑英同志来桂林时,也非常关心办事处的工作。他听取情况汇报并与李克农同志研究作具体工作部署,着重是在做桂系的统战工作,和利用时机做广大后方军民的抗日宣传工作上。同时,为了我党在南岳游击干训班工作的需要,曾先后调桂林办事处电台工作人员刘澄清、王清生同志到南岳,分别在游击训练班第一期及第二期做电台通讯工作。胡光同志(即越南胡志明主席)当年隐蔽在桂林办事处时,也曾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通讯班长”的身份,到游击干训班做过几个月的翻译工作。著名爱国文化人士胡愈之同志曾应邀去作过国际形势报告。
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
然而国民党蒋介石并无诚意办游击干训班去打击日本侵略者,这股反动逆流仍然存在。因此,南岳游击干训班办了两期以后,我方即主动退出。虽然只是在不长的期间参加训练工作,但在叶剑英同志领导下,积极向学员们宣传我党与毛泽东同志的持久战略及游击战术,散发给国军军官《论持久战》原著,介绍我军在华北敌后及晋、冀、鲁、豫等地区的游击战所取得的胜利,有效地牵制了敌人主力的事实,深刻教育了学员干部。
叶剑英同志来桂林,经常是住在桂北路城里办事处楼上,而把黄琪翔将军提供给他的别墅——在江东七星岩附近,以“龙正泉”宅为名的泗合别墅,临时作为“叶公馆”,实际上是给办事处作为一个秘密联络点,为便于办事处代表中共南方局,与各地党组织秘密联系。党外朋友熊子民先生的住宅也曾在那里附近。所以,叶剑英同志经常出入于城里办事处,平时他善于联系群众,团结同志。他从不以领导自居,他除了指导工作外,与办事处同志们打成一片他不拘小节,大家愿意接近他,有时同志们见他来了以后,由于他总是和大家在一块吃饭,就故意对他说没有菜了,让他加菜请客。休息时间他和大家一起打乒乓球,这些细节感人的情景,至今仍留在一些当年在办事处工作的老同志们的记忆之中。
抗战时期的叶剑英
大力宣传抗日战争之战略方针,增强军民的抗战必胜信念
在中日战争进入了新的局势之后,叶剑英同志曾多次到桂林,在繁忙的工作中,以充沛的精力和生动的宣传鼓动才能,向西南后方广大军民,及各阶层人士,广泛地进行二期抗战的战略方针与战术的宣传。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广的一次,是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桂林各界团体联合举办的第十八次时事讲座大会上,他所作的著名演说:《积小胜为大胜》在桂林乐群路李子园储才学校大礼堂举行,由生活书店同人自治会负责召集的一次集会,听众非常踊跃,到会有一千多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广西地下党发动组织来的。他在演讲中,精辟地分析了中日战争已进入一个新的局势,抗战进入了第二期以后,我们虽然在战略方面还是以持久来对付速决,可是在战术上则运用“用全力求小胜”、“以大力打小仗”,达到消耗敌人的力量,和增加自己准备反攻的力量,所以他指出一定不要忽视小胜,而要争取小胜,然后“积小胜为大胜”,他阐明我们在战略上的防御,和战术上的运用,一切都是为着进攻争取最后胜利的到来。
他的演说记录全文,刊登于五月三十日的《救亡日报》上,他以这个讲题,还曾在刘季平主持的“生活教育社”举行的时事座谈会上,作了同样内容的报告,他讲得有声有色,受到与会听众的欢迎。这个时期桂林出版的《救亡日报》、《扫荡报》,及在桂林发行的《新华日报》上,曾先后发表了叶剑英的数篇演讲稿与文章,如题为《二期抗战与游击战》、《正规军当前的任务》、《在敌后的两年》、《游击战线上目前军事问题》等专题。全面论述,为扫清在国统区曾流行的“亡国论”、“速胜论”等谬论,为坚持团结抗战,坚持持久战,增强抗战最后必胜的信念,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为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为了团结桂系坚持抗战,孤立蒋介石顽固势力,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反共投降的逆流,我党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对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及桂系内国民党民主人士,做了长期的统战工作,他们向李宗仁、白崇禧宣传介绍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论持久战》,当时白崇禧曾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军训部部长兼军委会桂林行营主任,他主持的南岳游击干训班,在讨论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时,叶剑英同志事先已拟出了方案,白崇禧也同意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一些内容,列为训练教材。叶剑英还亲自带去一些《论持久战》原本散发给一些军官学员阅读。
在这个时期,叶剑英同志往返于南岳与桂林,不断向各界广泛宣传我党提出的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反复阐明二期抗战之特点,及配合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提出“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意义。在军事理论上,以及我军不断取得的战果,和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的事实下,白崇禧也不得不公开表示信服,他在一九三九年五月六日,对国军某集团军军官团,作的一次“国际形势与抗战形势”演讲中,提到由于全国军队民众的努力奋斗,与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我们在军事方面,战略上我们已经稳定了持久战的基础,因为敌人不能速战速决,这就是我们持久战的成功同时,在敌人的后方,侧方,展开广大的游击运动战,处处打击敌人。故敌人今后在军事上要想再求进展,那是不容易的,敌人希望以军事力量来征服我们,更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接着说,“……只要我们在持久战这一原则下,续续不断努力奋斗下去,我想有三个时机,可以使我们把敌人打出国境。……”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叶剑英将军应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教育长杨东莼的邀请,在白崇禧的陪同下,骑马到桂林东郊天圣山校址,在操场上向全校师生作题为《当前战局之特点》的演说。叶剑英将军开头是分析国际国内斗争形势,然后强调只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发动全国人民坚持抗日持久战,我们是有办法,有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他在报告中,列举了我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辟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果,还具体讲到如何对付日本鬼子,他在讲话中不时插点广东话,讲得有声有色,引得大家都笑了。会后在学员小组讨论会上,学员们说:“叶将军的报告,给大家树立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受到很大的鼓舞。”当时的干校内部政治情况比较复杂,有特务、托派在里面捣乱,可是自从叶剑英将军来校作了报告之后,敌特在大队的公开破坏活动就停止了。广西地干校的学员,皆为广西全省各地基层骨干,干校开办时,在杨东莼同志的具体领导下,安插许多来自省内外的中共秘密党员,他们在校任大队、小队政治指导员及教员,受李克农同志直接单线联系的中共秘密党员姜君辰同志,在干校讲授社会学,其实即是社会发展史。干校多数学员思想倾向爱国和进步,因此,对我党著名军事家叶剑英来校讲演,非常敬佩和欢迎,叶剑英所作的报告起到了生动而现实的宣传教育的作用,对于我们在广西发展进步势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党为了深入了解桂系内部情况,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有一些老同志长期在桂系军政部门及广西三青团任职的,中共特别秘密党员谢和赓、侯甸、周可传等同志,就是在叶剑英同志直接领导下的特殊组织关系,他们与地方党组织和省外在桂党组织均无组织关系,他们遵照党的指示,为团结抗战,为民主自由、为民族解放,而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关心青年,做爱国青年的宣传教育工作
广西青年由于受到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的优良革命历史传统的影响,非常富于爱国热情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抗日战争时期,面临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他们奋然投笔从戎。当广州、武汉失守后,国民党中央军节节败退,国民党政府已迁都重庆,严重的局势已威胁到广西。桂系当局为了自卫,决定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二月间,招收第三次广西学生军。(早在一九三六年、一九三七年,桂系曾组织过两次学生军),广西青年学生纷纷奋起参军,原定招收一千余名,结果报名人数达到四千多人。学生军共编为三个团,第、三团设在桂林,第二团设在荔浦。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下旬,第二团接到学生军司令部命令,到桂林集中训练。在第三团任政治部主任的中共秘密党员靳为霖同志,通过《新华日报》桂林分馆经理张尔华同志,与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克农处长联系,邀请叶剑英同志,于一九三九年元月下旬,到该团为全体官兵作题为《现阶段的游击战与正规战》的抗战形势报告。叶剑英在报告中分析在武汉撤退后,中日战争已转入二期抗战的新阶段,怎样才能停止敌人进攻?只有发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他说,我们的正规军要运用运动战的方法,在敌人前面挡住敌人;同时,我们的游击队,又要冲到敌人的后方或侧方,去拉住敌人。并且明确指出:这个时期我们最中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停止敌人进攻,而我们的目的仍是坚持持久战,因此,要在敌人后方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为了执行这个方针,我们只有把全国民众发动和武装起来,才能度过目前这个最严重的关头。
在演说中,叶将军接受学生军听众的要求,改用广东话讲,他以流利、亲切的语言,引起了全场的欢笑声,大家越听越兴奋,从而既明确了方向,又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大家连几个小时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听讲,唯恐漏掉一字一句,会场上不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讲得是那么振奋人心,因此是收到了很大的宣传效果,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报告结束后许多学员仍久久不肯散去,有些还拿出笔记本来请叶将军签名留念。后来,这支学生军,更坚定了为抗日救国保卫家乡而战斗,他们下乡在向民众作宣传发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和热情,正说明他们已接受并实践了这生动的课。
在这之前,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初,叶剑英同志经过桂林时,曾应广西大学进步教授千家驹先生邀请,到广西大学为该校全体师生作过时事报告。
抗战时期在桂林的著名文艺家、中共党员司马文森,于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在《救亡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通讯—《叶剑英谈战局》,又一次生动地报导了叶总参应邀参加的一次座谈会,有二十多位男女青年坐在叶将军的周围,倾听他精辟地分析战局,研究抗战形势。他象一股雄劲的奔流一样,宏键而有力的语言,讲得非常透彻明快。他说:敌人对我们仍在续续进行侵略战争,我们在战略上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而敌人也同样是采取政治重于军事,后方重于前方,扫荡重于深入。在敌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全面跳跃作战”的方针,只有这样一个局部突击力量方式的进攻。我们则采取“以静制动”的方法对付之,即是说,当敌人动时,我们以镇静态势打击他;在敌人静的方面,我们则积极地动作起来,争取主动的运动战。他谈到对付敌人还须大规模地在敌后进行破坏工作,我们在敌后的口号是:“破坏重于作战”。大规模地发动敌后游击战,以游击战破坏敌人的远近后方,使敌人不能利用交通线来进行全面的“跳跃”,破坏敌后交通线,也极大的帮助我们的正规军作战。因此,我们应当大规模地到敌后进行破坏工作。……讲得十分生动、具体,使大家听得十分明白透彻,解答了与会青年们的问题,受到了青年们的尊敬和赞赏。
当年,叶剑英同志在桂林,曾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和开展统一战线活动中,本文仅作以上几方面的述评,是很不足也不够全面的,只此略以表达对叶剑英同志,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功绩和贡献永志不忘!
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五日